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单位简介  领导简介  科室介绍  新闻动态  卫生应急  健康知识  办事服务  政策法规  党群工作
通知公告   更多>>

>
热点话题  

·一图读懂《山西省社会信用 [10-03]
·创新工作模式 太钢前来学 [09-2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出新 [09-25]
·卫生部关于印发《化妆品卫 [09-25]
·我国食品标准加速与国际接 [09-25]

卫生应急
运城市盐湖区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时间:2010-10-07 11:50:50  来源:  作者: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区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1  总则

1.1  目的

  指导和规范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迅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应急反应,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1.2工作方针和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等的监测监控、预防分析,及时准确的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在单位主任的统一领导下,各小组按照各自工作要求,明确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并做好应急处置的培训、演练、物资储备等。

  3.科学防治,依法规范。各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先进的预警、预测、预防及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山西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试行)》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  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应急处理工作。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事件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

1.5.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腺鼠疫在县级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县级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报告;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5.2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区)以内;

  2.发生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及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区;

  4.霍乱在县级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30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或市辖区首次发生;

  5.一周内在一个县(区)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6.在一个县(区)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7.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8.预防接种或集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9.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50人,或死亡5人以下;

  10.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5.3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在一个县(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区;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设区的市;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范围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级区域;

  4.霍乱在一个市级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的市,并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级区域,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区)以外的地区;

  8.预防接种或集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9.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10.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11.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钟种丢失;

  12.盐湖区卫生局认定的其他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5.4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同时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和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

  5、盐湖区卫生局认定的其他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区疾控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研究决定成立由主任马祥任组长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研究制定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领导组成员名单如下:

  长:马  祥(区疾控中心主任)

副组长:李红梅(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武长收(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管垣闻(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刘润华(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王洁红(区疾控中心妇委会主任)

  员:杨英杰(传染病科科长)

        岳志华(信息科科长)

        闫玉珍(免疫规划科科长)

慕海瑞(消杀科科长)

        路佳佳(财务科科长)

          晶(办公室副主任)

赵雪燕(社区卫生服务站科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杨英杰(兼)

同时,领导组还下设六个工作小组,分别为:

①流调处置组

流调总负责:杨英杰

  组:组  长:董彩萍

    成  员:周    霍建红

  组:组  长:解朝红  

    成  员:张春兰    

    职  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人实行防控隔离,并下达隔离意见书。

②信息报告组

  组  长:岳志华

  成  员:王会玲

  职  责:负责疫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及预警信息监测处理。

③消杀处理组

  组  长:慕海瑞

  成  员:南运康  韩学明  张文奎   张青新

  职  责:对患者家庭、周围环境、公共场所、容易孳生蚊蝇等场所进行现场消杀处理;对未出现疫情的场所给予技术指导。

④宣传教育组

  组  长:赵雪燕

  成  员:韩文婷  李海云

  职  责:通过电视、报刊、挂图、手册、传单等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⑤巡查督导组

  组  长:路佳佳

  成  员:冯    张夏莉 

  职  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实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确保巡查督导工作责任到人,任务到人。

⑥后勤保障组

  组  长:张 

  成  员:杨    任鹏鸿 

  职  责:积极做好各项物质保障。做好消毒、杀虫药械及各类器械用品的储备和供应,一旦发生疫情,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和扑灭疫情。

  各小组要在领导组的领导下负责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和报告工作,组建传染病疫情现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配备应急防护服、现场采样设备、消毒杀虫药械,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和应急快速检测能力,制定各种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防控专业预案。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

3.1监测

  按照国家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体系,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作用,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定期进行趋势分析。

3.2预警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由低到高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预警级别表示。预警信息包括事件的性质、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波及的范围、提醒事项和应采取的措施。进入预警期后,各组人员要进入待命状态。

3.3报告

  我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之一,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要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紧急处置,并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报告。除此之外,按要求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天930分前向区卫生局上报24小时前的新发病例数和累计病例数、实施控制措施及其效果的情况。

3.3.1报告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已采取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进程报告: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实施控制措施、控制效果等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当按照要求及时报送结案报告。

3.3.2信息发布

  要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正确引导舆论,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猜测和歪曲性报道。及时收集、分析舆论情况,用通俗、易懂、简洁语言发布事件有关的核心信息,包括事件真相,公众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等。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信息传播策略。

4  应急响应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相关小组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危害和影响。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当及时提高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当相应降低反应级别。

  对在学校、涉外或敏感场所、区域性或者全区性重大活动期间等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高度重视,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置、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当应急小组接到我区以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通知区内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区内发生,并服从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

4.1基本响应

  调查处理小组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与当地防保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总指挥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报情况。

  采样组按照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分送我单位和市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

4.2未发生事件时的应急响应措施

  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其他地区发生事件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组织做好本小组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3分级响应

4.3.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应急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接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评估,同时上报疫情,由区卫生局迅速组织医院、卫生监督所等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3.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应急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指挥组织相关小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迅速组织各小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做好疫情信息收集、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伤员救治和人员疏散,环境生物样品采集和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及时做好舆论宣传与引导工作;依法进行疫区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等工作;及时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严密防范事态进一步发展。

4.3.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的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指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我单位应急小组配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做好现场隔离、疫区的确定与封锁;及时进行采样与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开展医疗救治、病人隔离、人员疏散等疫情控制措施,同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情况;及时做好舆论宣传与引导工作;及时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4.3.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的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按照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我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结合本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4.4响应终止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者最后一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一般经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时,响应终止。

  可以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5、先期处置

5.1先期处置的定义:先期处置是指在区卫生局或市卫生局未作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及规模判定、预案启动之前、对事件进行的临时应急控制处置。

5.2先期处置适用的条件:聚集性病例构成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适用先期处置。由散发病例构成的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适用先期处置。

5.3先期处置的目的:控制事态、防止扩大;同时将了解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立即反馈区卫生局,供专家组评估时使用。

5.4先期处置的原则:

 (1)传染病类:控制与限制为主(未经检疫的疫区人员不得外流);

 (2)原因不明疾病类:判明有无传染趋势为主;

 (3)中毒类:脱离暴露物或暴露环境为主;

 (4)其他类(主要是自然灾害类):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爱国卫生、灾区消杀为主。

5.5先期处置的主要事项:

 (1)概括了解情况,对事件进行确认,尽快反馈信息。

 (2)积极抢救病员,尽可能减少死亡。

 (3)有效控制事件,全力防止蔓延。

 (4)保护高位人群,努力减少事件的不利影响。

5.6先期处置的时限要求:1小时准备+路程时间,到达现场后立即实施。

6  评估

6.1专家评估

  先期处置的同时,各小组应协助区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开展事件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事件的性质、类别、级别;事件的范围、规模、可能产生的危害;响应的级别、主要应对措施和防护级别等。

6.2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为甚事件结束后,各小组应协助区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括、现场调查处理概括、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评估报告上报区卫生局。

7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由网络传输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及相关技术机构组成。覆盖区、乡镇的网络系统,采用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我单位主要负责信息建设和运行维护。

8  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

8.1 宣传教育

  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负责制定组内相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计划,编制社会和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种宣传材料与应急手册;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传媒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常识,指导社会公众树立科学的行为方式,增强健康保护意识和应急基本能力。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8.2 培训

  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每年需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全体职工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性和常规性培训,更新知识,提高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8.3 应急演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指挥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各类应急预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各小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小组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

9  物资保障

  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后勤保障组组织制定药品、试剂、疫苗、医疗器械、救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等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储备计划,由单位向上级部门申请物资储备经费。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快速检测技术设备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

10  通信与交通保障

  后勤组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对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保证应急车辆迅速抵达现场。

11  附则

11.1 名词术语

  (1)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者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4)新发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5)国内尚未发现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6)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7)旅行建议:是指国务院为防止疫病人员流动进一步扩散蔓延,向社会公众发出的尽量避免或减少到疫区非必要旅行的建议。

11.2 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区疾控中心负责解释

11.3 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二00年二月二十一日 

 
版权所有:山西省运城盐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备案号:晋ICP备10006920号
地址: 红旗西街173号(中心医院西院东侧) 邮编:0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