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羊儿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病。
人感染布病来自于染疫的家畜,尤其是羊、牛、猪等,其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可以传播布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潜伏期长达1年。
前期多数病例发病缓慢,一般类似感冒,少数起病急骤。
主要症状、体征:
发热:少见典型的波浪式发热、多为低热、间歇热等。
多汗: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粘。
关节肌肉痛:急性期常为游走性痛,主要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局限于大关节。
其他症状体征: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布病治疗
患布病后如果及时进行治疗,一般愈后良好,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全程、足量、规范的治疗。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通过体表皮肤黏膜进入人体而感染,如接产羊羔、屠宰病畜、剥皮及挤奶。是布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通过食用病畜的乳、肉、内脏等。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吃涮羊肉、羊肉串等方式而感染。
呼吸道传播:在畜间和皮毛加工时,吸入含布氏菌的尘埃而导致传染。
预防措施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检疫淘汰疫畜、隔离病畜,培养健康畜。
2、切断传播途径:接羔助产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要戴好口罩、手套;结束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净;病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膜、羊水含有很多布氏菌,在布病患者中有60-70%的病人是通过这些物质感染布病的。所以病畜流产物一定要做焚烧及深埋处理,要将其深埋0.5米以下或烧毁,深埋地点一定要远离水源。
3、食用牛、羊肉及其制品时,一定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要生熟分开。
4、减少人与牲畜的接触,牲畜的圈舍要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对病畜及畜产品污染的场所、物品要进行彻底消毒。
5、保护易感者:从事饲养、接羔、育羔及乳肉加工等人员,工作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群众应多了解布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积极主动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布氏菌感染。
|